imgboxbg

全国咨询热线:13937198593

imgboxbg

热门搜索词:玉米DDGS    棉籽粕    大豆粕    芝麻粕     蛋白粉     胚芽粕

产品搜索:

搜索
搜索

新闻动态

华冠生物

郑州华冠生物技术开发有限公司

地址:河南省郑州市金水区三全路59

号院1号楼100号

电话:0371-65608811

传真:0371-65608811

邮箱:office@86feed.com

/
-
蛋鸡的精细化饲养管理技术...

蛋鸡的精细化饲养管理技术...

  • 分类:新闻资讯
  • 作者:
  • 来源:华信共享智库
  • 发布时间:2024-03-14 15:59
  • 访问量:

【概要描述】蛋鸡的精细化饲养管理技术... 摘要   蛋鸡的生产性能会受到多方面因素的影响,其中饲养管理水平直接影响蛋鸡的产蛋性能及经 济效益,如饲养管理粗放、营养供应不足、不均衡、饲养环境较差、突然更换饲料等均会导致产蛋性能 下降。本文根据蛋鸡的不同生长阶段对营养物质需求的不同以及对环境的适应能力不同,详细介绍了育 雏期、育成期、产蛋初期、高峰期、产蛋高峰后期以及产蛋末期等阶段的精细化管理工作,进而提高蛋 鸡的生产性能,以期为蛋鸡养殖的健康发展提供理论参考。 随着市场需求的不断扩大,蛋鸡养殖受到广泛的青睐,但由于不同蛋鸡养殖场的饲养管理水平不同,其所获得的经济利润也不尽相同。蛋鸡养殖的经济效益主要来自于产蛋期间的利润,在实际养殖过程中,可以通过科学的饲养管理方式以及综合性的疾病防控措施,来降低蛋鸡疾病的发生概率,提高蛋鸡养殖的整体产能,并且适当延长蛋鸡的产蛋高峰期,以保证蛋鸡养殖的经济效益。首先需要选择产蛋性能较好、抗病性能强、成活率高的蛋鸡进行养殖,另外,虽然蛋鸡的生产效能与其品种息息相关,但通过分析蛋鸡群体的产蛋规律以及产蛋的情况,制定精细化的饲养管理模式,根据蛋鸡不同的生长阶段,采取不同的饲养管理措施,可以有效实现蛋鸡养殖效最大化。   一、蛋鸡品种的选择     选择对当地环境适应性强、成活率高、容易饲养管理、生产性能好的蛋鸡品种进行饲养。当前在我国饲养较多的主要有“海兰褐”“京白”“罗曼”以及“伊沙”等品种,鸡场可根据自己的实际养殖情况选择合适的品种。同时,在选择鸡苗时,还需注意购买来源正规、进行正常免疫和检验检疫的鸡苗,不可购买非正规、小作坊饲养的鸡苗。此外,购进鸡苗后,养殖场需根据年龄、性别以及体质的强弱,对鸡苗进行科学、精细化的饲养管理,发现生产性能差的种鸡及时淘汰。   二、科学选址、建场     合适的养殖地址对于蛋鸡后续的科学化管理十分重要。蛋鸡养殖应选择在地势较高的地点建厂,有利于日常的排灌,同时还需远离居住区,选择背风向阳、交通便利的地方为宜。选择好地址之后,需根据当地的气候与地形等条件建场,确保各功能区能够正常运行,同时保证鸡舍内部良好的通风条件、温湿度适宜,保证蛋鸡能够正常采光,提高其产蛋期的生产性能。养殖场可以在鸡舍的顶部增加隔热层和抽风天窗等装置,既能够防止夏季蛋鸡发生热应激,又能提高采光性能,有利于蛋鸡的生长与生产。另外,鸡舍及周围的环境需要定期打扫、消毒,鸡舍内的地面和墙面等处最好使用水泥建造,方便清洁、消毒。   三、做好疫苗免疫接种   在养殖过程中,蛋鸡非常容易受到疫病的侵袭,做好疫苗免疫接种工作,同时采取科学有效的疫病防控措施,可以避免疫病暴发带来的经济损失。蛋鸡各时期的疫苗免疫计划可参考表1。 四、雏鸡期的精细化饲养管理   1.做好环境卫生管理工作 在购入新的鸡苗之前,工作人员必须提前将鸡舍打扫、彻底消毒。鸡舍及内部的各种饲养器具先用清水冲洗,晒干或者烘干处理后再使用火碱等消毒制剂对其消毒处理。对于墙壁和鸡笼、网格等可使用汽油喷灯进行喷烧处理;对于鸡舍的天花板以及饲养器具可使用过氧乙酸进行喷雾消毒。最后,使用福尔马林对鸡舍进行熏蒸处理,注意将门窗等处封闭,使用剂量为40mL/m3连续熏蒸3d后,再进行通风换气,空置7d后可购入鸡苗。 在育雏期间需时刻保持鸡舍内部的卫生,每天都要对饲养用的器械进行清洗与消毒,同时及时将粪污和剩料残渣等清除干净,避免病原微生物的滋生。工作人员进入鸡舍之前需要进行严格的消毒,穿戴好工作服后方可进入,防止将外界致病原带入育雏室。   2.确保营养均衡 育雏期是蛋鸡快速生长的时期,这一阶段机体对营养物质的需求较高,养殖者需根据蛋鸡的生长需要提供充足、均衡的营养物质,可在饲料当中添加多种营养物质,尤其是蛋白质、赖氨酸、蛋氨酸等;其次,是要保证维生素、微量元素以及各种矿物质营养的供给。另外,蛋鸡育雏期抵抗能力相对较弱,容易受到疾病侵袭,可以在日粮当中添加适量的中草药提取物来提高雏鸡的免疫能力。在蛋鸡育雏期可在饲粮中添加竹炭粉末,添加比例为1:50,第3周开始,则可饮水混入按照1:100的比例添加仙鹤草熬制的汤剂,能够有效预防由沙门氏菌所引起的腹泻、伤寒或者呼吸系统疾病。 3.保证光照充足 育雏蛋鸡对光照的需求较高,特别是在前3d,鸡舍内应保证充足的光照。育雏期蛋鸡的光照时间维持在24h左右比较适宜,并且光照的强度不能太大,否则容易诱发蛋鸡的啄癖。随着蛋鸡日龄的继续增加,每天的光照时间逐渐减少。 4.控制好鸡舍温湿度 雏鸡对鸡舍的温湿度要求很高,在前3天雏鸡舍内的温度应该维持在33℃左右,随后可每周降低2℃,待雏鸡长到5周龄时,可控制在18~20℃,同时应根据气候的变化而灵活调整鸡舍内的温度。另外,育雏前期的环境湿度需维持在70%左右,待雏鸡10日龄以后,可以适当降低环境湿度。 五、蛋鸡育成期的精细化管理   1.做好转群工作 待蛋鸡进入第7周时即育雏期转群到育成期之时,应及时分群管理,根据鸡群的体质,按照弱鸡、病鸡以及正常生长的鸡群分开饲养。对于病鸡首先需要隔离治疗,同时注意专人饲养,避免与健康鸡群发生交叉感染;对于弱鸡则需要先在地面平养,并根据弱鸡的饲养标准进行管理,待鸡群符合标准后再进行调整。健康鸡群直接进入育成笼养期,但仍需要注意日常的清洁、卫生消毒工作。此外,养殖者还需根据鸡只的大小,及时调整水槽和饲槽的高度,确保鸡群能够正常饮水和采食,以保证鸡群的健康生长。 2.严格饲喂管理 如果育成期蛋鸡的脂肪沉积过剩会引发蛋鸡的体重过重,而营养不足又会导致体重不达标,均会影响到后期的产蛋性能。因此,养殖者要十分重视蛋鸡育成期的体重控制,在保证蛋鸡健康生长的前提下,适当控制蛋鸡的体重,以确保产蛋期的体重达标。养殖者还可通过调整蛋鸡饮食来控制其体重,如蛋鸡的体重达到开产体重时,可将饲料换成产蛋高峰期的饲料,保证蛋鸡能够储备足够的营养物质,用于产蛋和增重;也可以在蛋鸡17~18周龄时直接将饲料更换成预产饲料,待蛋鸡的产蛋达到5%左右时将其更换为产蛋高峰料。但应注意更换饲料时,要缓慢进行,不可突然换料,以免造成应激反应,最好能有5~7d的过渡期。另外,还可以在蛋鸡饲料当中添加适量的中草药提取物,提高鸡群的自身免疫能力。可选用白术12g,党参、车前草、陈皮各10g,鱼腥草8g,茯苓5g,混合后研磨成粉末,按照1:20的比例混入饲料当中饲喂。 六、蛋鸡产蛋期的精细化管理   1.产蛋前期 27~32周龄的蛋鸡处于产蛋前期,这一时期的蛋鸡产蛋量逐渐上升。这一时期的蛋鸡免疫能力较差,且产蛋没有规律,蛋的质量比较差,因此养殖者应该为其提供干净、舒适的饲养环境,避免将外来致病原引入鸡舍内。此时,鸡舍的环境温度最好维持在24℃左右,此时饲料中的粗蛋白含量应达到19%,钙含量保持在2%左右,并为蛋鸡提供充足的饮水可在饲料中添加适量的维生素、中草药提取剂和微量元素等,随着蛋鸡产蛋量的增多,可以逐渐地延长光照时间。在这一时期不可随便更换饲料,防止影响产蛋率。 2.产蛋高峰期 33~44周龄为蛋鸡的产蛋高峰期,这一时期蛋鸡的饲料配方及饲喂量无明显的变化。但仍然要注意保证充足的饮水,并保证水源清洁、卫生,保证温湿度适宜。在夏季可适当增加饲料中蛋白质的含量,在冬季则可提高饲料中能量的含量。到产蛋高峰期结束时,蛋鸡的体重应比开产初期提高15%。 3.产蛋高峰后期 45~55周龄为蛋鸡的产蛋高峰期后期,这一阶段蛋鸡的产蛋量开始下降,如果饲喂方式不改变,则多余的营养物质会导致蛋鸡沉积过多的脂肪。此时应该适当的降低饲料中能量的含量,将饲料中的钙含量提高到3.8%,或者适当减少饲料的饲喂量,控制好蛋鸡的体重。 4.产蛋末期 56周龄直至蛋鸡淘汰的这段时间为产蛋末期,这一时期蛋鸡对饲料的消化、利用效率大大降低,对能量的需求也明显减少,产蛋质量显著下降。这一时期应该降低饲料中蛋白质、能量的含量,适当添加维生素、钙以及矿物质的含量。若此时鸡蛋价格偏低,则可以将一些蛋鸡适度淘汰掉,以降低饲养成本,维持经济效益。 七、总结   在蛋鸡的养殖过程中,根据蛋鸡不同的生长阶段进行精细化的饲养管理,能够降低蛋鸡疾病的发生概率,提高产蛋性能,增加养殖效益。这就需要从养殖场的选址、建设、选种到饲养管理过程中的每一个环节均做到严格的管理控制,最终达到增加蛋鸡养殖效益的目的。 (作者:昌吉回族自治州畜产品质量检测中心 陈源)      

蛋鸡的精细化饲养管理技术...

【概要描述】蛋鸡的精细化饲养管理技术...







摘要

 

蛋鸡的生产性能会受到多方面因素的影响,其中饲养管理水平直接影响蛋鸡的产蛋性能及经 济效益,如饲养管理粗放、营养供应不足、不均衡、饲养环境较差、突然更换饲料等均会导致产蛋性能 下降。本文根据蛋鸡的不同生长阶段对营养物质需求的不同以及对环境的适应能力不同,详细介绍了育 雏期、育成期、产蛋初期、高峰期、产蛋高峰后期以及产蛋末期等阶段的精细化管理工作,进而提高蛋 鸡的生产性能,以期为蛋鸡养殖的健康发展提供理论参考。







随着市场需求的不断扩大,蛋鸡养殖受到广泛的青睐,但由于不同蛋鸡养殖场的饲养管理水平不同,其所获得的经济利润也不尽相同。蛋鸡养殖的经济效益主要来自于产蛋期间的利润,在实际养殖过程中,可以通过科学的饲养管理方式以及综合性的疾病防控措施,来降低蛋鸡疾病的发生概率,提高蛋鸡养殖的整体产能,并且适当延长蛋鸡的产蛋高峰期,以保证蛋鸡养殖的经济效益。首先需要选择产蛋性能较好、抗病性能强、成活率高的蛋鸡进行养殖,另外,虽然蛋鸡的生产效能与其品种息息相关,但通过分析蛋鸡群体的产蛋规律以及产蛋的情况,制定精细化的饲养管理模式,根据蛋鸡不同的生长阶段,采取不同的饲养管理措施,可以有效实现蛋鸡养殖效最大化。

 





一、蛋鸡品种的选择







 







 

选择对当地环境适应性强、成活率高、容易饲养管理、生产性能好的蛋鸡品种进行饲养。当前在我国饲养较多的主要有“海兰褐”“京白”“罗曼”以及“伊沙”等品种,鸡场可根据自己的实际养殖情况选择合适的品种。同时,在选择鸡苗时,还需注意购买来源正规、进行正常免疫和检验检疫的鸡苗,不可购买非正规、小作坊饲养的鸡苗。此外,购进鸡苗后,养殖场需根据年龄、性别以及体质的强弱,对鸡苗进行科学、精细化的饲养管理,发现生产性能差的种鸡及时淘汰。

 





二、科学选址、建场







 







 

合适的养殖地址对于蛋鸡后续的科学化管理十分重要。蛋鸡养殖应选择在地势较高的地点建厂,有利于日常的排灌,同时还需远离居住区,选择背风向阳、交通便利的地方为宜。选择好地址之后,需根据当地的气候与地形等条件建场,确保各功能区能够正常运行,同时保证鸡舍内部良好的通风条件、温湿度适宜,保证蛋鸡能够正常采光,提高其产蛋期的生产性能。养殖场可以在鸡舍的顶部增加隔热层和抽风天窗等装置,既能够防止夏季蛋鸡发生热应激,又能提高采光性能,有利于蛋鸡的生长与生产。另外,鸡舍及周围的环境需要定期打扫、消毒,鸡舍内的地面和墙面等处最好使用水泥建造,方便清洁、消毒。

 





三、做好疫苗免疫接种







 







在养殖过程中,蛋鸡非常容易受到疫病的侵袭,做好疫苗免疫接种工作,同时采取科学有效的疫病防控措施,可以避免疫病暴发带来的经济损失。蛋鸡各时期的疫苗免疫计划可参考表1。







四、雏鸡期的精细化饲养管理







 







1.做好环境卫生管理工作

在购入新的鸡苗之前,工作人员必须提前将鸡舍打扫、彻底消毒。鸡舍及内部的各种饲养器具先用清水冲洗,晒干或者烘干处理后再使用火碱等消毒制剂对其消毒处理。对于墙壁和鸡笼、网格等可使用汽油喷灯进行喷烧处理;对于鸡舍的天花板以及饲养器具可使用过氧乙酸进行喷雾消毒。最后,使用福尔马林对鸡舍进行熏蒸处理,注意将门窗等处封闭,使用剂量为40mL/m3连续熏蒸3d后,再进行通风换气,空置7d后可购入鸡苗。

在育雏期间需时刻保持鸡舍内部的卫生,每天都要对饲养用的器械进行清洗与消毒,同时及时将粪污和剩料残渣等清除干净,避免病原微生物的滋生。工作人员进入鸡舍之前需要进行严格的消毒,穿戴好工作服后方可进入,防止将外界致病原带入育雏室。

 

2.确保营养均衡

育雏期是蛋鸡快速生长的时期,这一阶段机体对营养物质的需求较高,养殖者需根据蛋鸡的生长需要提供充足、均衡的营养物质,可在饲料当中添加多种营养物质,尤其是蛋白质、赖氨酸、蛋氨酸等;其次,是要保证维生素、微量元素以及各种矿物质营养的供给。另外,蛋鸡育雏期抵抗能力相对较弱,容易受到疾病侵袭,可以在日粮当中添加适量的中草药提取物来提高雏鸡的免疫能力。在蛋鸡育雏期可在饲粮中添加竹炭粉末,添加比例为1:50,第3周开始,则可饮水混入按照1:100的比例添加仙鹤草熬制的汤剂,能够有效预防由沙门氏菌所引起的腹泻、伤寒或者呼吸系统疾病。

3.保证光照充足

育雏蛋鸡对光照的需求较高,特别是在前3d,鸡舍内应保证充足的光照。育雏期蛋鸡的光照时间维持在24h左右比较适宜,并且光照的强度不能太大,否则容易诱发蛋鸡的啄癖。随着蛋鸡日龄的继续增加,每天的光照时间逐渐减少。

4.控制好鸡舍温湿度

雏鸡对鸡舍的温湿度要求很高,在前3天雏鸡舍内的温度应该维持在33℃左右,随后可每周降低2℃,待雏鸡长到5周龄时,可控制在18~20℃,同时应根据气候的变化而灵活调整鸡舍内的温度。另外,育雏前期的环境湿度需维持在70%左右,待雏鸡10日龄以后,可以适当降低环境湿度。





五、蛋鸡育成期的精细化管理







 







1.做好转群工作

待蛋鸡进入第7周时即育雏期转群到育成期之时,应及时分群管理,根据鸡群的体质,按照弱鸡、病鸡以及正常生长的鸡群分开饲养。对于病鸡首先需要隔离治疗,同时注意专人饲养,避免与健康鸡群发生交叉感染;对于弱鸡则需要先在地面平养,并根据弱鸡的饲养标准进行管理,待鸡群符合标准后再进行调整。健康鸡群直接进入育成笼养期,但仍需要注意日常的清洁、卫生消毒工作。此外,养殖者还需根据鸡只的大小,及时调整水槽和饲槽的高度,确保鸡群能够正常饮水和采食,以保证鸡群的健康生长。

2.严格饲喂管理

如果育成期蛋鸡的脂肪沉积过剩会引发蛋鸡的体重过重,而营养不足又会导致体重不达标,均会影响到后期的产蛋性能。因此,养殖者要十分重视蛋鸡育成期的体重控制,在保证蛋鸡健康生长的前提下,适当控制蛋鸡的体重,以确保产蛋期的体重达标。养殖者还可通过调整蛋鸡饮食来控制其体重,如蛋鸡的体重达到开产体重时,可将饲料换成产蛋高峰期的饲料,保证蛋鸡能够储备足够的营养物质,用于产蛋和增重;也可以在蛋鸡17~18周龄时直接将饲料更换成预产饲料,待蛋鸡的产蛋达到5%左右时将其更换为产蛋高峰料。但应注意更换饲料时,要缓慢进行,不可突然换料,以免造成应激反应,最好能有5~7d的过渡期。另外,还可以在蛋鸡饲料当中添加适量的中草药提取物,提高鸡群的自身免疫能力。可选用白术12g,党参、车前草、陈皮各10g,鱼腥草8g,茯苓5g,混合后研磨成粉末,按照1:20的比例混入饲料当中饲喂。





六、蛋鸡产蛋期的精细化管理







 







1.产蛋前期

27~32周龄的蛋鸡处于产蛋前期,这一时期的蛋鸡产蛋量逐渐上升。这一时期的蛋鸡免疫能力较差,且产蛋没有规律,蛋的质量比较差,因此养殖者应该为其提供干净、舒适的饲养环境,避免将外来致病原引入鸡舍内。此时,鸡舍的环境温度最好维持在24℃左右,此时饲料中的粗蛋白含量应达到19%,钙含量保持在2%左右,并为蛋鸡提供充足的饮水可在饲料中添加适量的维生素、中草药提取剂和微量元素等,随着蛋鸡产蛋量的增多,可以逐渐地延长光照时间。在这一时期不可随便更换饲料,防止影响产蛋率。

2.产蛋高峰期

33~44周龄为蛋鸡的产蛋高峰期,这一时期蛋鸡的饲料配方及饲喂量无明显的变化。但仍然要注意保证充足的饮水,并保证水源清洁、卫生,保证温湿度适宜。在夏季可适当增加饲料中蛋白质的含量,在冬季则可提高饲料中能量的含量。到产蛋高峰期结束时,蛋鸡的体重应比开产初期提高15%。

3.产蛋高峰后期

45~55周龄为蛋鸡的产蛋高峰期后期,这一阶段蛋鸡的产蛋量开始下降,如果饲喂方式不改变,则多余的营养物质会导致蛋鸡沉积过多的脂肪。此时应该适当的降低饲料中能量的含量,将饲料中的钙含量提高到3.8%,或者适当减少饲料的饲喂量,控制好蛋鸡的体重。

4.产蛋末期

56周龄直至蛋鸡淘汰的这段时间为产蛋末期,这一时期蛋鸡对饲料的消化、利用效率大大降低,对能量的需求也明显减少,产蛋质量显著下降。这一时期应该降低饲料中蛋白质、能量的含量,适当添加维生素、钙以及矿物质的含量。若此时鸡蛋价格偏低,则可以将一些蛋鸡适度淘汰掉,以降低饲养成本,维持经济效益。





七、总结







 







在蛋鸡的养殖过程中,根据蛋鸡不同的生长阶段进行精细化的饲养管理,能够降低蛋鸡疾病的发生概率,提高产蛋性能,增加养殖效益。这就需要从养殖场的选址、建设、选种到饲养管理过程中的每一个环节均做到严格的管理控制,最终达到增加蛋鸡养殖效益的目的。

(作者:昌吉回族自治州畜产品质量检测中心 陈源)

 










 










 

  • 分类:新闻资讯
  • 作者:
  • 来源:华信共享智库
  • 发布时间:2024-03-14 15:59
  • 访问量:
详情

蛋鸡的精细化饲养管理技术...

摘要

 
蛋鸡的生产性能会受到多方面因素的影响,其中饲养管理水平直接影响蛋鸡的产蛋性能及经 济效益,如饲养管理粗放、营养供应不足、不均衡、饲养环境较差、突然更换饲料等均会导致产蛋性能 下降。本文根据蛋鸡的不同生长阶段对营养物质需求的不同以及对环境的适应能力不同,详细介绍了育 雏期、育成期、产蛋初期、高峰期、产蛋高峰后期以及产蛋末期等阶段的精细化管理工作,进而提高蛋 鸡的生产性能,以期为蛋鸡养殖的健康发展提供理论参考。
随着市场需求的不断扩大,蛋鸡养殖受到广泛的青睐,但由于不同蛋鸡养殖场的饲养管理水平不同,其所获得的经济利润也不尽相同。蛋鸡养殖的经济效益主要来自于产蛋期间的利润,在实际养殖过程中,可以通过科学的饲养管理方式以及综合性的疾病防控措施,来降低蛋鸡疾病的发生概率,提高蛋鸡养殖的整体产能,并且适当延长蛋鸡的产蛋高峰期,以保证蛋鸡养殖的经济效益。首先需要选择产蛋性能较好、抗病性能强、成活率高的蛋鸡进行养殖,另外,虽然蛋鸡的生产效能与其品种息息相关,但通过分析蛋鸡群体的产蛋规律以及产蛋的情况,制定精细化的饲养管理模式,根据蛋鸡不同的生长阶段,采取不同的饲养管理措施,可以有效实现蛋鸡养殖效最大化。
 

一、蛋鸡品种的选择

 
 
选择对当地环境适应性强、成活率高、容易饲养管理、生产性能好的蛋鸡品种进行饲养。当前在我国饲养较多的主要有“海兰褐”“京白”“罗曼”以及“伊沙”等品种,鸡场可根据自己的实际养殖情况选择合适的品种。同时,在选择鸡苗时,还需注意购买来源正规、进行正常免疫和检验检疫的鸡苗,不可购买非正规、小作坊饲养的鸡苗。此外,购进鸡苗后,养殖场需根据年龄、性别以及体质的强弱,对鸡苗进行科学、精细化的饲养管理,发现生产性能差的种鸡及时淘汰。
 

二、科学选址、建场

 
 
合适的养殖地址对于蛋鸡后续的科学化管理十分重要。蛋鸡养殖应选择在地势较高的地点建厂,有利于日常的排灌,同时还需远离居住区,选择背风向阳、交通便利的地方为宜。选择好地址之后,需根据当地的气候与地形等条件建场,确保各功能区能够正常运行,同时保证鸡舍内部良好的通风条件、温湿度适宜,保证蛋鸡能够正常采光,提高其产蛋期的生产性能。养殖场可以在鸡舍的顶部增加隔热层和抽风天窗等装置,既能够防止夏季蛋鸡发生热应激,又能提高采光性能,有利于蛋鸡的生长与生产。另外,鸡舍及周围的环境需要定期打扫、消毒,鸡舍内的地面和墙面等处最好使用水泥建造,方便清洁、消毒。
 

三、做好疫苗免疫接种

 
在养殖过程中,蛋鸡非常容易受到疫病的侵袭,做好疫苗免疫接种工作,同时采取科学有效的疫病防控措施,可以避免疫病暴发带来的经济损失。蛋鸡各时期的疫苗免疫计划可参考表1。

四、雏鸡期的精细化饲养管理

 

1.做好环境卫生管理工作

在购入新的鸡苗之前,工作人员必须提前将鸡舍打扫、彻底消毒。鸡舍及内部的各种饲养器具先用清水冲洗,晒干或者烘干处理后再使用火碱等消毒制剂对其消毒处理。对于墙壁和鸡笼、网格等可使用汽油喷灯进行喷烧处理;对于鸡舍的天花板以及饲养器具可使用过氧乙酸进行喷雾消毒。最后,使用福尔马林对鸡舍进行熏蒸处理,注意将门窗等处封闭,使用剂量为40mL/m3连续熏蒸3d后,再进行通风换气,空置7d后可购入鸡苗。

在育雏期间需时刻保持鸡舍内部的卫生,每天都要对饲养用的器械进行清洗与消毒,同时及时将粪污和剩料残渣等清除干净,避免病原微生物的滋生。工作人员进入鸡舍之前需要进行严格的消毒,穿戴好工作服后方可进入,防止将外界致病原带入育雏室。

 

2.确保营养均衡

育雏期是蛋鸡快速生长的时期,这一阶段机体对营养物质的需求较高,养殖者需根据蛋鸡的生长需要提供充足、均衡的营养物质,可在饲料当中添加多种营养物质,尤其是蛋白质、赖氨酸、蛋氨酸等;其次,是要保证维生素、微量元素以及各种矿物质营养的供给。另外,蛋鸡育雏期抵抗能力相对较弱,容易受到疾病侵袭,可以在日粮当中添加适量的中草药提取物来提高雏鸡的免疫能力。在蛋鸡育雏期可在饲粮中添加竹炭粉末,添加比例为1:50,第3周开始,则可饮水混入按照1:100的比例添加仙鹤草熬制的汤剂,能够有效预防由沙门氏菌所引起的腹泻、伤寒或者呼吸系统疾病。

3.保证光照充足

育雏蛋鸡对光照的需求较高,特别是在前3d,鸡舍内应保证充足的光照。育雏期蛋鸡的光照时间维持在24h左右比较适宜,并且光照的强度不能太大,否则容易诱发蛋鸡的啄癖。随着蛋鸡日龄的继续增加,每天的光照时间逐渐减少。

4.控制好鸡舍温湿度

雏鸡对鸡舍的温湿度要求很高,在前3天雏鸡舍内的温度应该维持在33℃左右,随后可每周降低2℃,待雏鸡长到5周龄时,可控制在18~20℃,同时应根据气候的变化而灵活调整鸡舍内的温度。另外,育雏前期的环境湿度需维持在70%左右,待雏鸡10日龄以后,可以适当降低环境湿度。

五、蛋鸡育成期的精细化管理

 

1.做好转群工作

待蛋鸡进入第7周时即育雏期转群到育成期之时,应及时分群管理,根据鸡群的体质,按照弱鸡、病鸡以及正常生长的鸡群分开饲养。对于病鸡首先需要隔离治疗,同时注意专人饲养,避免与健康鸡群发生交叉感染;对于弱鸡则需要先在地面平养,并根据弱鸡的饲养标准进行管理,待鸡群符合标准后再进行调整。健康鸡群直接进入育成笼养期,但仍需要注意日常的清洁、卫生消毒工作。此外,养殖者还需根据鸡只的大小,及时调整水槽和饲槽的高度,确保鸡群能够正常饮水和采食,以保证鸡群的健康生长。

2.严格饲喂管理

如果育成期蛋鸡的脂肪沉积过剩会引发蛋鸡的体重过重,而营养不足又会导致体重不达标,均会影响到后期的产蛋性能。因此,养殖者要十分重视蛋鸡育成期的体重控制,在保证蛋鸡健康生长的前提下,适当控制蛋鸡的体重,以确保产蛋期的体重达标。养殖者还可通过调整蛋鸡饮食来控制其体重,如蛋鸡的体重达到开产体重时,可将饲料换成产蛋高峰期的饲料,保证蛋鸡能够储备足够的营养物质,用于产蛋和增重;也可以在蛋鸡17~18周龄时直接将饲料更换成预产饲料,待蛋鸡的产蛋达到5%左右时将其更换为产蛋高峰料。但应注意更换饲料时,要缓慢进行,不可突然换料,以免造成应激反应,最好能有5~7d的过渡期。另外,还可以在蛋鸡饲料当中添加适量的中草药提取物,提高鸡群的自身免疫能力。可选用白术12g,党参、车前草、陈皮各10g,鱼腥草8g,茯苓5g,混合后研磨成粉末,按照1:20的比例混入饲料当中饲喂。

六、蛋鸡产蛋期的精细化管理

 

1.产蛋前期

27~32周龄的蛋鸡处于产蛋前期,这一时期的蛋鸡产蛋量逐渐上升。这一时期的蛋鸡免疫能力较差,且产蛋没有规律,蛋的质量比较差,因此养殖者应该为其提供干净、舒适的饲养环境,避免将外来致病原引入鸡舍内。此时,鸡舍的环境温度最好维持在24℃左右,此时饲料中的粗蛋白含量应达到19%,钙含量保持在2%左右,并为蛋鸡提供充足的饮水可在饲料中添加适量的维生素、中草药提取剂和微量元素等,随着蛋鸡产蛋量的增多,可以逐渐地延长光照时间。在这一时期不可随便更换饲料,防止影响产蛋率。

2.产蛋高峰期

33~44周龄为蛋鸡的产蛋高峰期,这一时期蛋鸡的饲料配方及饲喂量无明显的变化。但仍然要注意保证充足的饮水,并保证水源清洁、卫生,保证温湿度适宜。在夏季可适当增加饲料中蛋白质的含量,在冬季则可提高饲料中能量的含量。到产蛋高峰期结束时,蛋鸡的体重应比开产初期提高15%。

3.产蛋高峰后期

45~55周龄为蛋鸡的产蛋高峰期后期,这一阶段蛋鸡的产蛋量开始下降,如果饲喂方式不改变,则多余的营养物质会导致蛋鸡沉积过多的脂肪。此时应该适当的降低饲料中能量的含量,将饲料中的钙含量提高到3.8%,或者适当减少饲料的饲喂量,控制好蛋鸡的体重。

4.产蛋末期

56周龄直至蛋鸡淘汰的这段时间为产蛋末期,这一时期蛋鸡对饲料的消化、利用效率大大降低,对能量的需求也明显减少,产蛋质量显著下降。这一时期应该降低饲料中蛋白质、能量的含量,适当添加维生素、钙以及矿物质的含量。若此时鸡蛋价格偏低,则可以将一些蛋鸡适度淘汰掉,以降低饲养成本,维持经济效益。

七、总结

 

在蛋鸡的养殖过程中,根据蛋鸡不同的生长阶段进行精细化的饲养管理,能够降低蛋鸡疾病的发生概率,提高产蛋性能,增加养殖效益。这就需要从养殖场的选址、建设、选种到饲养管理过程中的每一个环节均做到严格的管理控制,最终达到增加蛋鸡养殖效益的目的。

(作者:昌吉回族自治州畜产品质量检测中心 陈源)

免责声明


本文来源:华信共享智库,未经授权不得转载,如涉嫌侵犯您的著作权,请联系我们删除,谢谢!

 
 

 

关键词:

友情链接
郑州华冠生物技术开发有限公司

地址:河南省郑州市金水区三全路59号院1号楼100号

电话:13937198593 传真:0371-65608811

客服热线:18595863011(微信同号)

邮箱:office@86feed.com

页面版权所有 © 郑州华冠生物技术开发有限公司  营业执照 

豫ICP备07500367号     网站建设:中企动力  郑州         

二维码